广州交通重心逐渐东移。16日发布的《2020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对广州的交通格局进行了研判。记者从年报中获悉,广州将加快珠江口过江通道关键工程建设,尽早打通主动脉,强化与湾区东岸城市直连。
坚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这份年报是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对“十三五”期间的广州交通发展和2020年交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回顾与分析。其中既包含了“十三五”广州交通发展回顾,也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2020年广州交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城市交通的补强之策。
交通重心逐渐东移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道路里程11431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道路网(不含街巷路)密度达到7.0公里/平方公里。进出核心区(环城高速以内)道路白天12小时交通量增长8.3%,其中南部走廊增速最快,达到19.7%。东部过江桥流量增幅26%,高于中部和西部过江通道,交通重心逐渐东移。
这一趋势同样反映了当前城市发展的诉求。年报分析认为,应当加快珠江口过江通道关键工程建设,尽早打通主动脉,推进大湾区交通一体化走在前列。在长达60公里的珠江口仅有2座跨江大桥,陆域通道广深高速等均已饱和,交通拥堵程度高,中心可达性较差、时耗长,削弱了广州都市圈功能,需加快珠江口跨江通道建设,强化与湾区东岸城市直连,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此外,还应当加快城区北部东西通道扩容提质,缓解路网结构性拥堵。广佛肇高速开通后,北部东西走廊道路交通需求进一步增大,需开辟平行分流通道,缓解北环高速、华南路三期交通压力。
城区通勤平均耗时38分钟
年报显示,广州“十三五”期间地铁通车里程增长1倍,实现“区区通地铁”。运营线路从2015年的9条、266公里增长至2020年的16条、531公里,站点从139座增加至238座,将轨道交通服务延伸至外围区,实现了外围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2019年日均客运量906万人次,增幅37.5%,全网轨道客流强度1.90万人次/公里。2020年受疫情影响,日均客运量降至659万人次,客流强度降至1.24万人次/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也支撑了广州空间拓展。年报显示,广州城区通勤半径31公里,平均通勤距离8.7公里、时耗38分钟,45分钟通勤比重达到79%,均位居国内超大城市前列。
近5年新增轨道线路实现了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第一圈层轨道站点800米人口覆盖率达到61%,第二圈层和第三圈层分别为31%和16%。人口平均密度在3.5万人/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发展相对成熟、交通需求较强,路网密度基本大于8公里/平方公里。体现了交通设施对城市空间布局、人口集聚的重要支撑作用。
广佛通勤“双向对等”
年报显示,珠三角城市群内的交互热度在全国城市群中名列前茅。近五年,广州对外出行量增长近50%,与湾区城市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达到294万人次/日,其中与佛山、东莞分别占60%、16%。
广佛交通同城化为全国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提供了“广佛样板”,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双向对等”,广佛之间的通勤人口中,住广州就业佛山约占40%,住佛山就业广州占60%,双向通勤特征明显,并非简单的居住蔓延带来的单向吸引模式。
二是“枢纽共享”,佛山客流占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现状总客流近20%,在周边城市中最多;88%的佛山客流可在45分钟内到达广州南站,佛山居民使用广州枢纽十分便捷。
三是“交往同城”,全省各市间客流交换量广佛最高,达到176万人次,是广州对外出行总量的44%、佛山对外出行总量的56%,比深莞高出46%,与广州市内跨区出行(中心城区往白云、番禺区)量级相当。
公交运量下滑
年报显示,广州的常规公交运量缓慢下降,2015年至2019年年均降幅3.6%,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至372万人次/日。
年报分析认为,应当深入系统研究常规公交运量下滑原因,精准施策重振复兴。常规公交运量自2013年起便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常规公交客流大幅下降了40%,应考虑优化公交线网,适应用户需求研究预约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线路等措施,提高常规公交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网约车、共享单车成为市民重要出行选择。网络预约出租车(网约车)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分别于2015、2016年进驻广州并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相关部门引导、监管下实现有序发展。2020年网约车日均客运量106万人次,与巡游出租车基本相当,共享单车在疫情背景下日均客运量增至153万人次,两者已成为广州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
此外,广州停车设施供给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现有路外停车场15770个,路内停车点位3177个,泊位总计277.2万个,总体供需比约为1.06,基本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
核心区晚高峰时速20公里/小时以上
年报显示,广州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从2015年的3.5人/万车下降至2020年的2.2人/万车,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明显好转。
在机动化出行总量增长的背景下,核心区晚高峰干道平均车速稳定在20公里/小时以上,整体运作平稳。慢行交通品质明显提升。以“车道瘦身”等微改造方式恢复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拓展优化中心城区的非机动车道网络。开展阅江路等地区碧道、云道等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慢行交通环境品质。
近三年交通拥堵点基本维持在51个,但分布点有从环城内向环城外转移的趋势。持续开展交通拥堵微循环改造初见成效,环城内拥堵点从38个下降到32个,但环城外拥堵点从15个增至19个,施工引起的拥堵点占比从8%增加到22%。
年报建议,应当因地制宜对道路断面进行改造,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疫情期间相当一部分的公共交通出行向个体化的非机动车出行转移,非机动化出行占比明显提升,但现实通行环境较差,应适度提高非机动车道网络密度,合理布局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及停车区,让非机动车有路可走、有地可停,改善市民骑行环境。*(●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 通讯员穗规资宣)
隆冬虽至,清新区却迎来了充满生机的重大项目建设暖冬。在日前举行的清远市清新区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
广东省职教城10所高校、12万师生入驻,人才和科教资源丰富,清远怎么运用这一座人才资源蓄水池做好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运行,近日,烟台市牟平区召...
威海商务提示:RCEP为老百姓带来什么
让更多人享受到移动光宽带的优质网络,离不开装维人员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