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盘点2021丨威海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综合试验场

  • 2022-01-01 00:48:19 来源:威海新闻网

9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协议签约,全国首个“国字号”海洋综合试验场落户威海。率先起势,威海朝着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引擎的目标,跃出新的一大步。

抓住海洋这个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这一年,威海以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综合试验场,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航路上跑出发展“加速度”。

鼓点紧凑,捷报频传。一年间,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一期主体工程正式启用,35个国际海洋科技城项目建成投产,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数量累计达42家,位居全省首位。万顷碧波中,威海“蓝色动能”奔腾澎湃。

“国字号”青睐

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全面起势

今年,我市频频赢得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机构的青睐。

升级“省部共建”后,紧接着在11月,我市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协议,为威海全域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添上重要一笔。

进入新发展阶段,威海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做出加快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的部署。市、各区市工作专班抓紧落实,顶层设计迅速落地为具体行动,以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板块为主体的发展框架已经拉开。

全域推进中,“国字号”加持,海洋科技含量实现新突破。

创新热潮涌动,高端平台纷纷落户。依托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10月,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出全国首套星间激光通信载荷自动化调试总装测控系统,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再添一张汇聚创新资源的“王牌”。

“未来,我们会将湾区打造成国内激光通信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和行业领头雁。”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所级指挥、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铁龙说,落地湾区,研究院能够与哈工大(威海)等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一体化的激光通信设备产业化示范基地。

入驻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都是业界“大咖”:哈工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航天科技集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6个高端平台纷纷落户,威海海洋仪器装备研发中心、海洋电子信息产品测试平台等一批新平台签约,综合试验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创新平台汇聚成链,为海洋科技成果提供了更好的转化机遇和平台。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一期主体工程刚刚落成,便有15家企业入驻,7家企业正在孵化。

11月16日,千尧(威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落户威海·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该企业以海上风电智慧化为主营业务,先后推出了海上风电数据库和仿真系统(FD-SIM)等多个“国内首个”产品,“助攻”全市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在千尧科技运营总监高红军看来,选择威海,因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提高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借助高端平台、高校院所,我们既可以对接更多产业资源,还能向更广的范围展示特色与实力,我们已将研发基地落在湾区,日后将会把整条产业链落在威海。”

“‘国字号’领军企业、国家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将有力推动成果转化,为企业汇聚提供了高质量承载空间。”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说。

窥一斑可见全豹,放眼全局,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板块各有侧重,又彼此互补,创新张力全域展现。

东部,海高园新增核心平台载体5.4万平方米,吸引18家高校院所、85家企业参与建设,打造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南部,国内唯一的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启动运转,海洋蓝碳“策源地”加速形成。

数子落定,满盘皆活。截至目前,总投资80亿元的115个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等重点项目中已有35个建成投产,“国字号”领军企业和单项细分冠军落地签约33个重点项目。

转型升级

现代优势海洋产业蓬勃发展

做大一座“科技城”,激活全市海洋产业新动能。

9月,一套延绳吊养牡蛎机械化采收设备一举获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采收牡蛎如今可以像机器收割小麦一样方便。这一渔业领域的“机器换人”,打破了产业发展瓶颈。

这个“一等奖”含金量十足。荣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荣金算了一笔账:按照采收3000公斤牡蛎计算,原本8个人需要14个小时,机械化采收只需要半小时,效率提升了近10倍,企业节省成本成效显著。

激活科技“动力源”,“机器换人”推动海洋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在相互促进中成长。一年来,威海传统渔业这一“长板”更长,继续站稳转型发展的第一阵列——

国内首艘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省内首个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区在我市落地;

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建成投产,远洋产业链规模突破100亿元;

搭建“行业龙头+研发机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模式,组织实施海洋渔业机械化(自动化)示范项目10余项;

13处海水绿色养殖“五大行动”示范推广基地入选全国骨干基地,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

……

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老树发新芽”的同时,威海以科技为钥,向着海洋新兴产业掘金“深蓝”。

11月5日,荣成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30吨刚下生产线的鱼蛋白粉剂整装待发。总经理周伟说,这些从鱼头、鱼骨等海产品“下脚料”中提取出的新产品,每年订单量最高能达到2000吨,成为市场颇为抢手的“香饽饽”。

以先进的技术应用拓展传统产业链条,共建产业聚合生态;集聚的产业生态又再次吸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团队入驻,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以技术为媒,我市进行闭环发展的优秀探索,在新一轮的海洋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动。

圈层聚集,生态催化,新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首个1.1类小分子新药开发即将结束临床前研发,双轮股份海水淡化装置荣获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一等奖,全市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数量累计达4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转型跨越、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威海“逐梦深蓝”底气十足。

锚定“十个争先”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接连“第一”奏响了威海大步迈向海洋强市的澎湃序曲。

市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上争先,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向海洋要潜力、要动力、要空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锚定“创新”不放松,威海紧抓国家海洋试验场这个核心,大力实施产业突破、科技领航、生态提升、开放联动、安全固本“五大行动”,威海释放出技术科研攻关的“强磁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问海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研制“白龙”浮标整体可靠性近海海试验证……揭牌不过百余天,国家海洋试验场已经开展了6项海上试验,持续为国内科研院校提供试验咨询和试验服务。

加快布局“六个一”海陆基础设施和“1场6基地”功能布局,威海不断完善试验场基础设施,促进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加快打造全国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新样板。

通过试验场,“催化效应”快速显现。目前,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191家,拥有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236家。正如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彭伟所说:“以海洋综合试验场为平台,通过聚集海洋科研单位和海洋科技成果在威海市的研发孵化,试验场为威海发展海洋仪器装备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聚能平台。”

以科技创新带动全局创新,威海还在继续挖掘自身潜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海洋经济发展。

16个海洋特色园区,39个重点创新平台,93个重点项目……眼下,市海洋发展局制定的一本发展“任务书”已分发到了各科室,明确了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

吹角连营新征程。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上持续用力,支持企业挖掘内需潜力,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优质产品……在海洋产业转型发展上争先,威海正在谋划更多的务实之举,向着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大步迈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孙艺嘉/文 资料图)

标签: 威海 试验场

推荐阅读

来宾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加速跑” 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

元旦刚过,广西汇元锰业公司生产车间立即恢复往日的忙碌,一车车矿石在这里通过初选、冶炼、中和、净化...

清新29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总投资超200亿元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牵引

隆冬虽至,清新区却迎来了充满生机的重大项目建设暖冬。在日前举行的清远市清新区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

清城区探索创新“1+N人才服务基地”模式 培养更多人才助力地方发展

广东省职教城10所高校、12万师生入驻,人才和科教资源丰富,清远怎么运用这一座人才资源蓄水池做好人才...

烟台市牟平区召开2022年危化品领域重点工作部署会议

为进一步提高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运行,近日,烟台市牟平区召...

一图读懂丨威海商务提示:RCEP为老百姓带来什么

威海商务提示:RCEP为老百姓带来什么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房产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