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洛阳将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0个,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0个,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到2025年,洛阳将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0个,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0个,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洛阳中信重工设计研发的智能型悬臂式硬岩掘进机
【资料图】
洛阳,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第二,2022年GDP5675亿元,同比增速为3.5%。同年,陕西“第二城”榆林GDP为6544亿元,增速为5.6%;湖北“第二城”襄阳GDP为5828亿元,增速为5.4%。2021年,作为多年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洛阳的经济总量和增速已被榆林、襄阳超越。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形势逼人,洛阳咋办?
2023年春节前夕,洛阳市市长徐衣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洛阳市将集中全力拼经济,确保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洛阳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洛阳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洛阳将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0个,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0个,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洛阳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的前提下,洛阳若能抢抓风口产业布局、区域协同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等机遇,其发展前景未来可期,中西部城市格局也有更多可能。”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教授曹贤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为何“降速”
放眼全国,洛阳是有“家底”的城市:论文化,与北京、西安、南京并称四大古都;论城市建设,洛阳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论工业根基,新中国成立之初,洛阳通过建设“十大厂矿”,率先进入工业化,并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之列,经济总量位居全省首位。
2012年洛阳GDP为2899.3亿元,7年跨过3个千亿元台阶,2019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
洛阳是“大国重器”研发单位最多的城市之一,“神舟”“嫦娥”“问天”等航空航天工程90%的轴承由洛阳轴研所研制;中航光电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光电连接器助力“复兴号”首发;中国单机功率最大的柴油机,也是洛阳制造。
2020至2022年,洛阳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4.8%、3.5%,均在5%以下,增长势头逊色于同为中西部经济强市的榆林、襄阳。增速放缓,使得洛阳的经济总量在5000亿元阶段连续徘徊。2021年,洛阳(5447.1亿元)、榆林(5435.2亿元)和襄阳(5309.4亿元)的角逐十分“激烈”,洛阳领先度已非常微弱。
从总量看,洛阳2022年在国内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第48位,比2021年下滑3位;在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中排第28位。从增速看,不如河南“老三”南阳(4.8%),而新乡、漯河、驻马店、商丘等省内兄弟城市均超过5%。
洛阳为何“降速”?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洛阳支柱产业没有做大,同时风口产业布局不足。
作为制造业重镇,洛阳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方面具备优势,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进入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过,这一支柱产业的体量未能进一步做大。洛阳市委政研室在《关于推动我市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直指症结——“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是我市两大支柱产业,但由于我市装备制造业偏重(例如农机、矿山、轴承等),材料工业偏前端(例如铜、铝、耐火材料等),导致两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缺乏契合点,没有形成‘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联动发展态势。”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王新涛认为,近两年洛阳工业增长趋缓,主要原因在于高增长产业较少,动能没有发挥出来。
近期召开的2023年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对比之下,襄阳12.1%的增速几乎是其三倍。
“与榆林的绿色能源化工、襄阳的新能源汽车等高增长的产业相比,洛阳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步伐较为缓慢,工业支撑较为乏力。相对而言,洛阳过于依赖老的重工业,依赖老的国有企业。”曹贤忠说。
对于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创新要素的聚集是关键。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认为:“原来国有科研单位在洛阳是比较密集的,但是近些年相关资源在向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外移,创新动能不能很好聚集,影响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长期经济表现。”
归根到底,“只有稳住工业增长,洛阳的GDP增长才能稳”。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
曹贤忠认为:“要促进工业增长,洛阳的当务之急是引进和培育新一轮的风口产业,激发新的增长动能。”
针对洛阳布局风口产业的问题,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多次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新的产业风口不断涌现,抓产业必须抓风口产业。深圳等城市能保持领先位置,合肥等城市能实现后来居上,就在于精准把握产业发展风口,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面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只有抓住产业发展风口,做大做强风口产业,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科技创新、风口产业已经成为洛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布局风口
在位于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华久氢能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一栋建筑楼顶密布着深蓝色光伏板,这些光伏板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来电解水,制备清洁绿氢,做到了零外部电能输入、零碳排放。
该项目是洛阳首个屋顶光伏发电制氢工程,据华久氢能源(河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传斌介绍,作为洛阳市建设氢能基地打造氢能产业的重要环节,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5亿元,将有力带动本地运输、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
聚焦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要“换道领跑”,洛阳市为此重点谋划了包括“洛阳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和“洛阳氢能汽车产业园”两大园区的“洛水氢城”项目。“市里的政策红利,给我们的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洛阳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项目生产设备总监王志永说,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利用绿色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机遇,吸引上下游行业在洛阳集聚,打造中部地区氢能产业链,为洛阳形成新增长极。
在洛阳高新区,氢能汽车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为龙头,氢能装备制造、动力电池、新材料相互协同、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辐射中原城市群的氢能汽车产业研发及生产基地。
近期印发的《洛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提出,洛阳将在氢气制储运加、液氢装备、整车制造、车辆示范应用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氢能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高地,建成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氢能产业发展基地。
布局风口产业,洛阳的雄心不止于氢能。
2022以来,洛阳谋划了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光电元器件、农机装备、航空装备、高端轴承、耐火材料、电子显示材料、生物疫苗、人工智能等十大风口产业集群,目标直指“破局”。
洛阳市工信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将结合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分类推动277家重点提升企业向高成长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发展,同步引进产业链补链配套企业。围绕十大风口产业集群, 1月4日,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洛阳市市长徐衣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十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2700亿元。
着力拼经济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洛阳:支持洛阳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开工呼南高铁焦洛平段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宁德时代电池、洛阳百万吨乙烯等项目,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
2023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当年十大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稳中有进”是第一项。洛阳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7%,是2022年增速(3.5%)的两倍,也显示出洛阳集中精力拼经济的决心与信心。
从细分指标来看,2023年洛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8.5%,进出口总值增长3%。相比2022年均有将大幅度的提升。若顺利实现,“三驾马车”将有力支撑其经济总量的提升。
“要实现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一方面要注入新动能,抢占风口产业赛道,另一方面则要守好家业,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曹贤忠说。
“洛阳发展后劲很大。”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看好洛阳的下一步发展,“洛阳舍得在创新上狠下血本。比如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2022年洛阳的数据为2.85%,2023年提升到3.15%,可见其决心。”
不过,曹贤忠认为,目前洛阳的风口产业规模还需扩大规模,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或集群尚需时日,“光靠一个城市自己单打独斗不行,应和周边城市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实现跨区域合作,谋求组团式发展”。
2020年12月,《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提出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一体化发展。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当年12月,洛阳被纳入郑州都市圈,定位为副中心城市。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洛阳济源融合,强化与三门峡联动发展”。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洛阳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
“在郑州都市圈中,洛阳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副中心城市,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完成怎样的分工,作出怎样的贡献,与省内城市形成产业互补和互惠互利。同时,洛阳还应利用好区位优势,将合作的视角向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承接这些区域产业外溢和创新技术在中部地区的转化,利用深厚的工业基础,为自己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曹贤忠说。
1月28日,洛阳31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计划总投资2857亿元。
1月29日,在洛阳“新春第一会”——全市经济工作调度会上,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表示:“迅速把精力集中到拼经济上来,以经济恢复发展的主动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
1月31日,洛阳召开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宣布从2月1日起开展招商引资60天攻坚行动。
2月初,洛阳市委督查委组织7个督查组,开展规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专项督查,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2月3日,洛阳首批到经济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干部动员培训会召开,61名年轻干部将前往广东东莞、上海杨浦、浙江嘉兴跟班学习。
2月20日,中信重工与洛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时不我待,洛阳正提速。(《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简宏妮 编辑 顾佳贇)②
标签:
到2025年,洛阳将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0个,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0个,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
最新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洛阳市最高气温将回到个位数,请注意防寒保暖。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山东移动烟台招远分公司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招金广场开展“提...
3月15日,洛阳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结合我市举行的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广泛...
15日,2023临沂文旅推介会在洛阳举行,深化临沂与洛阳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文旅资源共享、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