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个午后,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北侧空地上,67岁的刘新房操纵着特技风筝,让其在空中翩翩起舞。作为资深“风筝迷”,他30多年来追风而行,在制作、放飞风筝的过程中,收获健康快乐。
放风筝让刘新房收获了健康和快乐近日的一个午后,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北侧空地上,67岁的刘新房操纵着特技风筝,让其在空中翩翩起舞。作为资深“风筝迷”,他30多年来追风而行,在制作、放飞风筝的过程中,收获健康快乐。
(资料图)
制作传统龙风筝 首次比赛就夺得一等奖
刘新房是涧西区一国企退休工人,30多年前跟着我市高校的一位老教授学做风筝,自此迷上了这项运动。一开始他自己动手制作硬翅类的沙燕风筝,长不过60多厘米。后来,他从书报上看到了传统龙风筝,就开始自己动手制作。
还记得早些年,为了代表洛阳参加河南省首届国际风筝邀请赛,刘新房买来竹篾、丝绢及颜料等,利用下班时间,耗时20多天做出了一条30多米长的中型龙风筝。
首次试飞龙风筝的场景,刘新房至今难忘。当天,因为风大,风筝腾空而起时,巨大的拖拽力把他拉得一路小跑,险些摔倒。于是,他背对风筝,把指头粗细的风筝绳扛在肩膀上,像个纤夫一样,身体几乎平行于地面,这才稳定住风筝,顺利完成试飞。在比赛中,因为制作精良、在空中姿态优美,他的龙风筝一出场就艳惊四座,夺得比赛一等奖。
玩起特技风筝 他紧追国际潮流
前些年,刘新房首次从体育杂志上看到了国外的特技风筝。那绚丽的色彩,卓越的编队飞行能力,各种酷炫的特技动作,让他心驰神往。苦于没有购买渠道,他就按杂志上的图片比例,自己动手制作。经过多番对比,他选用强度高、重量轻的玻璃钢钓鱼竿制作风筝骨架,然后精心挑选丝线、蒙皮,经过努力,他的特技风筝终于面世。
作为洛阳最早一批特技风筝玩家,退休后的刘新房有了充足时间从事风筝运动,他的风筝紧追国际潮流,持续更新迭代。
“特技风筝更轻灵,操控感强,一根不到1毫米粗的风筝线能承重近100公斤,风筝线能在空中保持笔直不弯曲,让手上的每一个细小操作都能传递到风筝上……”提起特技风筝,刘新房如数家珍。
追风而行30多年 他带动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
这些年,刘新房参加了全国各大风筝比赛,足迹遍及北京、山东、上海、河北等地,获得近百项荣誉。2019年,他应邀参加中国·武汉木兰草原国际风筝邀请赛,和全国特技风筝爱好者一起用近百架特技风筝在空中拼成巨幅图案,成为当年风筝节上最为震撼的一幕。
追风而行30多年,刘新房面容黝黑、身体结实,一年到头鲜有头疼脑热。在刘新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爱上了风筝运动项目。如今,他创办的洛阳特技风筝俱乐部已有近百名成员,年龄最大的将近80岁。
刘新房说,风筝项目运动量适中,能锻炼颈椎、腰椎及手、眼、腿的协调能力,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他提醒,放风筝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做好热身运动;放风筝时动作要舒缓,不要猛回头或扭头;每隔30分钟要低头活动颈部,或者坐下来休息5分钟,缓解疲劳;放风筝时也要时刻留意地面情况,以防被绊倒。(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孟山 文/图)
标签:
近日的一个午后,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北侧空地上,67岁的刘新房操纵着特技风筝,让其在空中翩翩起舞。作为资
今天:阴天有小雨,东北风4级到5级,气温13℃到19℃。
记者从4日召开的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持续推动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落实,聚...
在如今洛阳桥西侧约400米处,曾有一座千年前的“网红打卡地”——天津桥。它是隋唐洛阳城第一座跨洛河大...
因应天门北广场进行改造提升自5月5日起应天门北广场暂时封闭(北出口暂停使用),市民和游客前往参观请从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