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当前,我市正利用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着力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塑造最具洛阳特色的文旅名片。
游客参观文物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当前,我市正利用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着力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塑造最具洛阳特色的文旅名片。在这些项目背后,我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通过科技、司法等手段,借助联防联控,守护洛阳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IP。
“天眼”布控,给文物打盏“探照灯”
在广袤的河洛大地上,五大都城遗址、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星光璀璨,邙山陵墓群、伊川徐阳墓地、宜阳苏羊遗址等历史遗珍星罗棋布。丰厚的文化遗产,带来的是艰巨的安防责任。如何及时了解分布在田野中的遗址、文物动态信息?答案藏在“天眼”里。
宜阳韩都故城遗址“天眼”邙山陵墓群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陵墓密集,数量繁多,延续年代长。我市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资金支持,耗时4年对邙山陵墓群中区现存的183座封土墓冢安装了文物智慧安防系统,覆盖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安装了地波防盗掘报警探测器292台、高清云台摄像机134台、主要道路卡口摄像机12台,敷设了安防专网线路近500公里。“项目完成后,现存陵墓墓冢防盗掘报警系统覆盖率达100%,帝陵墓冢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锡嘏介绍,一台台高清摄像机,如同一只只“天眼”,给文物打上了“探照灯”,让破坏文物的行为无处遁形。
昨日,在位于宜阳县的韩都故城遗址内,按照田野文物一级风险单位、一级风险防护工程标准建设的文物智慧安防系统正紧张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实施内容为防护区域内墓冢、东北城墙、东城墙等遗址的安全防护,将安装智慧安防监控警戒一体机66台、地波微振动探测防盗掘智能分析报警仪6台,待项目完全建设完成后,可有效消除韩都故城防护范围内安全防护隐患。
按照计划,在持续做好人防、物防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市将在更多遗址布控“天眼”,高清网络摄像机加上“云端”技术,可大大增加对遗址的远程可观测范围,有效降低遗址被占压、人为破坏、盗掘等安全风险。
[1] [2] [3] 下一页 尾页标签:
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
记者昨日从市司法局获悉,我省日前命名303个村(社区)为“河南省民主法
连日来,我市持续晴好天气为夏粮抢收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从市农业农村
今日洛阳晴天,气温21℃到37℃。
为切实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通信保障工作,中国电信菏泽分公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