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多数是老一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长期观察所做出的总结,然后以口头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尤其对于天气状况,以前的人们更加的重视,毕竟阴晴雨雪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收成。
(资料图)
什么是入伏?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就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天,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入伏就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据《史记·秦本记》所述:在秦德全2年(公元前676年),天气很热,人们以杀狗来禳解热毒,于是便把要解毒热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之所以要杀狗,是因为当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取狗血涂在四门可阻止鬼物进入城内,“伏”字是人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人,这是伏的原意。
秦汉时代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庚日就是我国早期天干地支纪日方法中带有天干“庚”的日子,夏至是炎热的开始,于是规定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入伏的时间,因此,也就有了“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
今年夏至日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6月21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由万年历可以看出,夏至日当天的天干为庚日,也就是第一个庚日,下排到第三个庚日是农历五月二十四的庚午日,按照“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是公历的7月11日,农历的五月二十四。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初伏2023年7月11(庚午日)-2023年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庚辰日)-2023年8月9日(8月8日立秋节气);
末伏是2023年8月10日(庚子日)-2023年8月19日(8月23日处暑节气)。
早入伏晚入伏是怎么回事?大家知道,“庚”是十天干之一,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也就是说每十天必有一个庚日循环出现。入伏的时间是自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来算入伏时间的,那么,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在夏至节气后的第二十天到三十天之间。
如果夏至日当天是庚日,到第三个庚日也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如果夏至日后的第九天是第一个庚日,那么,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就出现在了夏至日后第二十九天。正因为庚日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入伏的时间相比较也就有早有晚,于是民间的人们把夏至日后入伏时间的这十天一分为二,夏至日后第二十到二十五天进入伏天的年份称“早入伏”,把夏至日后第二十五天到三十天进入伏天的年份称“晚入伏”。
今年夏至日是“庚日”,那么,夏至日后的第二十天就是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夏至三庚入伏,可以说是入伏时间最早的了,由此看来,今年是个早入伏的年份。
“早入伏雨涟涟,晚入伏旱了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早入伏,相对往年来说,后期的降水就会很多,绵绵不断。如果是晚入伏,相对往年来说,后期的降水就会很少,田里的农作物就会因天旱影响产量。
尤其在以前落后的年代,人们没有先进的灌溉设施,农作物的生长全靠下雨,这直接关系着庄稼能否丰收。因此,人们便以入伏早晚来判断降水的多少,如果入伏早就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如果入伏晚就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农作物歉收。
今年是早入伏的年份,由此判断,今年应该比往年雨水多一些,应该是个不错的年景。但雨水太大也并非好事,一定要做好防涝工作,及时地安排好农业生产防患于未然。
当然了,我国地域辽阔,俗语也都具有着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虽然这是老一辈经过观察所做出的总结,但并不具备科学性。自然界的气候千变万化,早入伏和晚入伏也不可能会准确地判断出后期的降水多少,就拿现在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来说,今天和明天的预报还不一样,更不要说流传至今的俗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界很多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已变得没有规律,所以说,俗语只可以作为参考。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所有人的期望,因此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只有积极地去面对去创新,尽可能地去防止一些不利因素,不知大家对此是怎样认为的?欢迎留言评论区!
标签:
俗语多数是老一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长期观察所做出的总结,然后以口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
屋主非常倾心工业的风格,重温她旅居美国chill时光!,玄关,卧室,红砖,
AMD近日发布了一系列补丁,为其AMDGPULinux内核显卡驱动程序的显示代码
当你历尽艰难险阻打过了皮丝,来到第六面,进入你眼帘是一片汪洋,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