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易地搬迁 “移民人”成了“新市民”

  • 2023-09-08 12:07:05 来源:九江新闻网

易地搬迁 “移民人”成了“新市民”

——我市“五化联动”绘就搬迁群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资料图片)

7月11日,武宁县多家单位联合组织医务人员到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开展义诊进社区活动,60余名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现场接受量血压、测血糖和做甲状腺彩超等检查,并聆听健康素养提升讲座。“以前看病做检查得走好远的山路到乡里去,现在小区周边就有卫生院,每年县里还组织开展义诊下基层活动,真方便。”从大洞乡搬迁至此的居民邹时盛说道。

武宁县是一个山区、库区县,为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该县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移民安置小区,就是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像这样的集中安置点,我市在“十三五”时期建成了168个,为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高位推进、精准施策,探索出了一条生产生活便利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区域产业特色化、搬迁群众市民化、社区治理现代化“五化联动”新路子,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住有宜居——推动生产生活便利化

“十年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可以成为城里人,跟大家一起跳广场舞。”邹君君原是大洞乡岭下村村民,如今搬迁至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回忆起变成“城里人”的经历感慨万千。

像邹君君这样搬进安置点,改变生活状态的搬迁户很多,“搬得出”容易,“安心住”却需要用心用力。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为此,我市从民生保障上入手,让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变化。

强化保障。整合各级财政资金5906.03万元,补齐安置点基础设施短板,建设供水、供气、排水、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信息通信网络等生活必备基础设施。武宁县武安锦城安置小区配套建设1所小学、2所幼儿园,开设公交车专线,建有社区卫生院(中医馆)、农贸市场、综合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都昌县在安置点做好各项生活必备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建设集中充电桩5处,以便搬迁群众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充电。

提升服务。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出地原有合法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及农业补贴等合法权益,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转移接续工作。同时,从今年3月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安置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54个。聚焦儿童“无人看护”,在安置点建设“四点半学校”、图书室、“儿童快乐天地”,安排有教学能力的爱心志愿者免费看护和辅导;开设“姐妹谈心室”,聘请心理医生定期坐诊,免费为搬迁妇女进行心理辅导。

监测有力。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做细做实后续帮扶和防返贫监测帮扶“双台账”,每月开展回访监测,重点关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今年以来,常态化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0个,整治完成17个。

宜业兴业——推动“两业”多元化特色化

我市坚持以业稳人,以产兴业,走出了一条就业渠道多元、区域产业有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以乐业保障安居,千方百计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通过“线上建立实名制台账及时收集、实时发布供需信息和线下组织就业招聘活动把招聘信息送到每家每户”双向发力的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指导、推送就业岗位。动员园区企业、技工学校、人社部门等组成就业“指导团”,对7749名搬迁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从“能就业”到“就好业”。引导就业帮扶车间落到安置点,开发一批保洁员、护路员、设施管护员等岗位。目前,全市已组织就业招聘活动82场;为1006名搬迁群众安排公益岗位。

——将搬迁群众“镶嵌”到产业链、价值链上,提高安置点产业“造血”能力。盘活集体资产,对安置点建成的门面、商铺等新资产,统一交由安置社区开发管理和运营,共出租、经营门面商铺108间,年收益120.08万元;修水县黄溪村安置点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形式,流转集体土地,形成蚕桑、蔬菜、花卉苗木、葡萄、茶叶五大主导产业格局,年创收2800万元,集体年创收150余万元。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休闲旅游和小型服务业等,彭泽县东升镇安置点利用周边闲置土地资源,将13亩菜地免费分配到户,打造“微菜园”。壮大特色产业,结合“一乡一园”提档升级,集中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效应强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在安置点及周边建设各类产业基地105个、改造升级产业基地5个,带动1945户搬迁群众发展产业。

居有所安——推动搬迁群众“市民化”、治理现代化

易地搬迁后,为确保搬迁群众既能“搬出深山”,同时又能“落地生根”,还要考虑的是如何全面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为进一步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在村民中开展“共谋、共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探索,更好地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近年来,我市以“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提供样板,带动提升全市乡村治理水平”为出发点,以细“治”入微的服务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的温度。

坚持有机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市民化”。不断优化安置点社区管理服务,帮助搬迁群众融入市民化新生活,让“故土难离”的搬迁群众能够“安居新家”。深化实施“点长制”,安排政府分管同志担任安置点“总点长”,乡镇同志担任“点长”,对27个200人以上的安置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带头当好政策“宣传员”、工作“引导员”和办事“服务员”。建好用好安置点大舞台、青鸟课堂、颐养之家、道德讲堂等平台,开展各类活动1008次,参与的搬迁群众达17351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党风促民风,引导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唱响九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好声音。优化社区服务,在安置点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搬迁群众就近办事提供便捷服务。探索推进群众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利用群团组织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构建共治格局;开展安置点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治理陈规陋习问题。修水县创新“一选三定一连心”安置点社区管理模式,选定248人参与安置点日常事务管理,提供跑腿代办服务;武宁县创新建立“工会帮帮忙”三师一室,协调法律援助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健康工程师为搬迁群众答疑解惑;修水县“板凳会”、庐山市“围庐夜话”、武宁县“公德贷”等创新服务方式备受当地群众好评。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落实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政策,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九江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汇聚乡村振兴力量。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标签:

推荐阅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易地搬迁 “移民人”成了“新市民”

易地搬迁 “移民人”成了“新市民”——我市“五化联动”绘就搬迁群众

聚焦物业管理“小切口” 撬动基层治理“大民生”

俗话说:“买房一阵子,物业一辈子。”物业服务管理关系千家万户,既是

有问题想反映?这个平台帮你一键直达省纪委……

该拿的救助金、补贴款没按时发到手上,或者没按标准发放,怎么办?遇到

2517.39万元惠及职工8万余人!九江今年首批稳岗资金发放到位

九江新闻网讯(江横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颖)9月6日,记者从市就业创

瑞昌茶戏宝贝惊艳亮相央视舞台

9月3日19:30瑞昌市铜城学校龙何洁、谈然然两位同学表演的采茶戏曲《梁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房产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商业